伯乐论坛网

搜索
查看: 143|回复: 0

孙学良院士Science子刊:卤化物电解质基全固态电池发展前景

[复制链接]

3

主题

6

帖子

12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12
发表于 2022-9-21 15:13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第一作者:王长虹
通讯作者:孙学良
通讯单位: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
【文章简介】
开发固态电解质(SSEs)基全固态电池(ASSBs)是解决液态电解质基Li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的可行方案,最近,卤化物SSEs由于高的离子传导率、高电压稳定性、优异的形变性能以及成本效益和大规模制备的优势,目前受到广泛研究,为了进一步阐明卤化物SSEs实际应用的潜能,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孙学良教授团队全面总结了不同卤化物SSEs的晶体结构、离子传输动力学以及规模化制备的潜能,进一步讨论了其对湿度的敏感性以及与正负极界面的稳定性问题,最后评估了全固态软包电池NMC811/Li和Li-S未来有望实现400和500 Wh kg−1能量密度的目标,从而表明卤化物SSEs用于实用化ASSBs的可行性。相关成果以题为“Prospects of halide-based all-solid-state batteries: From material design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”的综述形式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。
【图文详情】
一. 卤化物SSEs的结构分类
一般来说,金属卤化物超离子导体的化学式记为Li3MX6(M为三价稀有金属,X代表F,Cl,Br和I),M元素掺入LiX结构中,基于离子密堆积规律,只有当阴阳离子满足一定条件,达到互相紧密排列时,卤化物SSEs的结构才是稳定的,大多数F化Li+导体(半径,F-=122 pm)倾向于形成LiMF4相,M离子占据F-框架的立方位点(M3+/F->0.732,MF8立方结构),而氯化物(Cl−=167 pm)、溴化物(Br−=182 pm)和碘化物(I−=202 pm)易形成Li3MX6型的超离子导体,M3+/X−的半径比介于0.414和0.732之间。
对于常见的Li3MCl6卤化物SSEs,有两种类型的阴离子亚晶格结构:密排六方(hcp)和密排立方(ccp),基于不同的金属阳离子半径,又可细分为三个空间群:1)三角晶系(P3̅m1),hcp阴离子亚晶格,M3+的半径介于106.4-102 pm之间,占据八面体位点;2)斜方晶系(Pnma),hcp阴离子亚晶格,其八面体位点通常被M3+取代,半径为102-100 pm;3)单斜晶系,阴离子亚晶格结构为ABCABC堆叠,M3+占据八面体位点,半径小于100 pm。与三元氯化物SSEs不同,溴化物和碘化物SSEs均为单斜结构。Li传输动力学与卤化物SSEs的阴离子结构紧密相关,对于hcp阴离子亚晶格结构,离子扩散是各向异性的,在c轴上具有快速的一维扩散通道,锂离子在相邻的共用面八面体位点之间跳跃;而在ccp阴离子亚晶格中,Li+的扩散是通过一个3 D各向同性的网络,其中Li+通过四面体位点跳到其他八面体位点。


图1. 卤化物SSEs的结晶学和离子传输动力学。(A)正负离子晶体半径比,(阳离子:Li+=90 pm,M3+=88~118 pm;F−=122 pm,Cl−=167 pm,Br−=181 pm,I−=202 pm);(B)卤素离子的六方密排结构;(C)卤素离子的立方密排结构;(D)含hcp阴离子排列的三角晶体结构(P3̅m1);(E)含hcp阴离子排列的正交晶体结构(Pnma);(F)含ccp阴离子排列的单斜晶体结构(C2/m);(G)Li3YCl6(类似hcp的阴离子晶格)和(H)Li3YBr6(类似cp的阴离子晶格)的晶体结构,黄色标记为AIMD模拟得到的Li+概率密度;(I)在hcp亚晶格中单个Li+迁移的能量分布图;(J)Li3YCl6中Li+的迁移路径;(K)Li3YBr6中Li+的迁移路径;(L)ccp亚晶格中单个Li+迁移的能量分布图。
二. 卤化物SSEs的当前进展和成本效益
基于卤化物的化学组成A3MX6,研究人员已尝试合成室温下高离子传导率的卤化物SSEs,通过改变A位点的金属离子,可以合成Na+导体,改变M位点可以赋予卤化物SSEs不同的还原电位,另外调节X位点的卤化物阴离子可以获得不同氧化能力的卤化物SSEs(氧化性比较:F−>Cl−>Br−>I−),一般来说,具有ccp阴离子亚晶格的单斜晶系卤化物SSEs的离子传导率高于三方和斜方晶系(hcp阴离子亚晶格),如合成的Li3InCl6和Li3ScCl6的室温离子传导率分别高达2.02和3 mS cm−1;为了改善三方和斜方晶系卤化物SSEs的离子传导率,有以下几个策略:1)异价取代;2)调节阴离子位点排序;3)引入微应力和4)堆叠层错;另外,从电化学电压窗口来看,F基卤化物SSEs具有高的氧化稳定性和低还原稳定性,但也表现出低的离子传导率,通常,F和Cl化物SSEs适合匹配高电压过渡金属氧化物,而Br和I化物SSEs更适合用于Li-S和Li-O2电池;从价格和地壳丰富度方面来看,Y,La,Ce,Zr,Ti和Nb等元素更具实用。
<hr/>

图2. 卤化物的离子传导率、电化学窗口、成本和丰富度。(A、B)三元和四元卤化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传导率;(C)与硫化物相比,卤化物SSEs的电化学窗口;(D、E)用于卤化物SSEs的化学元素价格及其在地壳中的丰富度。
三. 卤化物SSEs对湿度的稳定性
大多数卤化物SSEs在空气下是易潮解的,研究人员通过热动力学分析多种三元卤化物的空气稳定性,证实In3+具有更好的抗湿度稳定性,另外,通过原位和operando同步辐射技术对Li3InCl6暴露在空气中的结构进行分析,表明部分Li3InCl6与H2O反应生成In2O3,LiCl和HCl物种,其余的Li3InCl6形成水合Li3InCl6·xH2O,进一步的研究表明Li3InCl6在−40 ℃的露点下的潮解速率显著降低,同时维持较好的离子传导率,此外通过原子层表面沉积Al2O3也可提高Li3InCl6的湿度稳定性。


图3. 卤化物SSEs的空气稳定性。(A)卤化物SSE在大气环境中吸收水的示意图;(B)14种三元锂氯化物对的水分稳定性与还原能力;(C)不同暴露面积的卤化物SSEs的潮解速率对比;(D)使用表面涂层来减缓卤化物SSEs在空气中的降解;(E)纯Li3InCl6和Al2O3@Li3InCl6粉末的不同的吸收率;(F)调控晶体结构缓解卤化物SSEs的空气不稳定性;(G)Li3Y1−xInxCl6的离子传导保留率与x含量的关系。
四. 卤化物SSEs的合成方法
为了大规模制备卤化物SSEs,采用一个经济有效、绿色且高通量制备的方法非常关键,目前,主要有三种制备方法:机械力化学、熔融和湿化学合成,机械法(如高能球磨)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,通常得到无定形或低结晶度(或亚稳态)的卤化物SSEs,粒径分布范围窄,后续可通过退火改善结晶度;熔融法是将两种前驱体密封在安瓿瓶中,基于相图将其加热形成固溶体,通过小心地控制温度和时间可获得大晶粒;湿化学法可用来合成公斤级Li3InCl6,另外,氨辅助以及真空蒸发辅助法也可合成不同的卤化物SSEs,合成方法会极大地影响卤化物SSEs的离子传导率,寻找一个规模化制备高离子传导率的卤化物SSEs仍具有挑战。


图4. 卤化物SSEs的合成方法。(A)高能球磨;(B)共熔法和(C)湿化学合成。
五. 卤化物ASSBs的界面特性
得益于卤化物SSEs的高电压稳定性,可将其直接与高压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(如LiCoO2和LiNi0.8Mn0.1Co0.1O2)接触,如Li3YCl6与LiCoO2的界面接触阻抗低至16.8 Ω cm2,在100圈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8%,此外,卤化物SSEs也可与LiNi0.6Mn0.6Co0.2O2和LiNi0.8Mn0.1Co0.1O2正极结合实现良好的循环性能,但卤化物SSEs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性能尚未得到全面的研究;然而,卤化物SSEs与负极的界面通常是不稳定的,会发生界面反应,使SSE降解,因此,需要在Li负极和卤化物SSEs界面添加一个缓冲层,只形成离子传导的界面,除了Li负极,其它负极材料包括Si,Si-C复合物,Li4Ti5O12以及合金等也需进一步研究其与卤化物SSEs的界面相容性。
<hr/>

图5. 卤化物SSEs基全固态LIBs的界面特性。(A)正极界面稳定性;(A1)体积型ASSB电池在0.1℃、25 ℃时的初始充放电曲线,图中右侧为电池结构示意图;(A2)ASSB电池首次充电后的电化学阻抗谱图;(B)负极界面稳定性;(B1)金属Li与Li3YCl6之间的电子和离子界面;(B2)薄层Li6PS5Cl作为Li3YCl6和Li之间Li+的传导界面;(B3)对称电池性能比较。
六. 卤化物SSEs用于Li-S/Li-Se/Na+电池
卤化物SSEs不仅可以用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,也可用于全固态Li-S,全固态Li-Se,固态Li-O2电池以及全固态Na+电池,全固态Li-S电池的一个优点是避免了采用液态电解质导致的多硫化物穿梭效应,采用Na离子导体的Na2.25Y0.25Zr0.75Cl6的离子传导率在室温下高达0.066 mS cm−1,结合Na3PS4电解质和Na-Sn负极组装的全固态Na+电池在室温下可稳定循环1000圈,容量保持率为89.3 %。


图6. 卤化物SSEs基的转换型全固态锂电池和全固态钠离子电池。(A)全固态Li-S和Li-Se电池示意图;Li/Li3PS4/Li3HoBr6/S电池在60℃下的(B)循环稳定性和(C)倍率性能(1C=1675 mA g−1);(D)Se@C@Li3HoCl6正极在50 mA g−1下的充放电曲线;(E)Se@C@Li3HoCl6正极的(E)倍率性能和(F)循环稳定性;(G)基于NaCrO2@Na2.25Y0.25Zr0.75Cl6@VGCF/Na3PS4/Na-Sn构建的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示意图;(H)全固态钠离子电池在0.1C,20 ℃下的充放电曲线;(I)全固态钠离子电池在1C,40 ℃下的长期循环稳定性。
七. 卤化物ASSBs的能量密度评估
为了评估卤化物SSEs的实用化潜能,研究人员组装了LiNi0.8Mn0.1Co0.1O2(NMC811)/卤化物SSEs/Li全固态软包电池,在高正极载量(4 mAh cm−2)和薄电解质(30 μm)的设计条件下,可获得400 Wh kg−1的能量密度,相应的体积能量密度高达990 Wh L−1;对于设计的Li-S电池,在高载量S正极下可实现500 Wh kg−1的能量密度,但体积能量密度较低,需要进一步提高S正极的压实来补偿。


图7. 基于卤化物SSEs的实用型固态软包电池的能量密度评估。(A,B)全固态NMC811/卤化物/Li电池的重量和体积能量密度;(C)10 Ah全固态NMC811/卤化物/Li软包电池组件的重量占比;(D,E)卤化物基全固态Li-S电池的重量比能量和体积能量密度;(F)18.5 Ah卤化物全固态Li-S电池组件的重量占比。
【结论】
总之,这篇综述详细讨论了卤化物SSEs的结构特性和设计原则,从成本效益和资源丰富度的角度确认其可行性,另外也总结合成卤化物SSEs的不同方法以及卤化物SSEs面临的主要挑战,最后,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评估了卤化物SSEs基全固态Li+电池以及Li-S电池的能量密度。
在卤化物SSEs实用化之前,有一些关键的挑战需要被解决:
1)需结合先进的表征手段和理论计算深入研究结构-性能之间的关系,进一步开发具有更高离子导,更宽电化学窗口和化学稳定性的卤化物基快离子导体,例如氟化物固态电解质,从而可以结合高容量负极(Li,Si)和高电压正极(LiNi0.5Mn1.5O4和LiCoPO4);
2)同时,开发创新、经济可行和环境友好的合成路线对于卤化物 SSE 的成功商业化至关重要。采用低价的前驱体降低卤化物SSEs的价格也是关键。
3)开发本征高耐湿度的卤化物电解质也是个重要方向;
4)设计稳定的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层解决卤化物SSEs-负极界面不相容问题;
5) 采用干法薄膜制备工艺开发全固态软包电池,并结合当前制备锂离子电池的roll-to-roll工艺。
【文献信息】
Changhong Wang, Jianwen Liang, Jung Tae Kim, Xueliang Sun*, Prospects of halide-based all-solid-state batteries: From material design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, Sci. Adv. 8, eadc9516 (2022).
作者信息:
王长虹博士,现为加拿大班廷博士后学者(指导老师:美国马里兰大学王春生)。2020年1月获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专业博士学位(指导老师: 孙学良教授),2014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 (指导老师:陈春华教授),2012-2014年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联合培养研究生(指导老师:陈立桅教授)。2014年至2016在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担任Research Assistant,研发类脑智能器件(指导老师:赵蓉教授)。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全固态锂电池,固态电解质,锂硫电池,和类脑智能器件。截止目前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(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65篇),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Advances (2), Joule, Energy & Environmental Science, Advance Energy Materials,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,Nano Letters,Nano Energy,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, Small等期刊上发表文章23篇,申请PCT和中国专利10余件,获专利授权6项。
孙学良教授,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,加拿大皇家学科学院院士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,国际能源科学院的常任副主席、加拿大纳米能源材料领域首席科学家,孙教授目前重点从事锂离子电池、固态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应用。孙学良教授已发表超过600篇SCI论文,论文总引用超过50000次,H-index=117。其中包括Nat. Energy, Sci. Adv., Nat. Comm., J. Am. Chem. Soc., Angew. Chem., Chem. Rev., Chem. Soc. Rev., Energy Environ. Sci., Acc. Chem. Res., Joule, Adv. Mater., Adv. Energy Mater.等杂志。课题组常年招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(https://www.eng.uwo.ca/nanoenergy/home/index.html)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Copyright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Powered by Discuz!X3.4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